编者按:2023年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在信中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2024年教师节前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今起,校园网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大家谈”专题,刊发我校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代表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畅谈对教育家精神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的认识、理解和体会。
文学院潘定武教授:教师的个人修养是教育家精神养成的基础。“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是孔子对文化人的要求,也完全可以作为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个人修养的要求。所谓“博学于文”,是高校教师的专业修养。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高校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但最好是专科辞典,需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立住脚,既要有较为广泛的专业基础,又要在专业方向上有较为精深的研究,更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一事不知,深以为耻”,这是古代士人对自己的告诫,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警语。“行己有耻”则是高校教师的品德修养。高校教师是知识分子的代表,不但要学高为师,而且也要身正为范。教师自己心中没有是非美丑、礼义廉耻,是难以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的。
经济与管理学院胡永政教授:作为一名躬耕讲台36个春秋的教师,我始终以教育家精神激励自己前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我看来,教育家精神,是一种闪耀着智慧与大爱的光辉存在。首先,教育家精神体现在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作为教育者要深知,只有自己先拥有深厚的学识,才能更好地去启迪他人。只有如饥似渴地阅读、思考、实践,将最新的理念与方法融入教育之中,才能为学生打开一扇扇通往世界的窗。其次,教育家精神蕴含着无私的奉献。教育者总是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视为自己的使命,不计个人得失,默默耕耘。必要时放弃安逸的生活,选择充满挑战的教育之路,只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知识的光芒。第三,教育家精神包含着创新的勇气。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育者要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旅游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金声琅教授:教育家精神首先体现在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是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在旅游教育领域,教育家精神体现为对旅游行业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与优化。作为旅游管理学科教师,要致力于将全球旅游业的最新理念融入教学,同时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深谙本土文化的旅游专业人才。教育家精神还体现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体验提升综合素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引导,助力他们成长为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未来领导者。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万顺利教授:教育家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既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宝贵精神财富,又是行动指南。作为党的十八大以后入职成长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要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自觉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恪守道德规范,以楷模为镜观照自我,不为名利所惑,站好三尺讲台,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引领学生。要坚持深耕专业,把握行业前沿,努力提升业务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要坚持科教融汇,强化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刘芳正副教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所有教师的期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国学大师启功先生70多年从教生涯的感悟。两位“大先生”寥寥数语道尽了所有为师者的志向和追求,更是教育家精神深刻而形象的写照。作为从事思政课教学的教师,我们应当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一要把准思政课的政治高度,站在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高度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二要悟透思政课的理论深度,做到研究透彻、理解深刻,勉励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三要掌握思政课的知识广度,拓宽视野,完善知识构架,激励学生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四要上出思政课的教育温度,用“心”关心关爱学生,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思政课教师要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切实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组稿:宣传部;责任编辑:田甜;审核:徐德平 汪家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