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嗨了半个多世纪,似乎早就“已觉不新鲜”,到了审美疲劳之状态。可是,雷锋精神已经不只属于雷锋自己,而是属于国家,属于时代,属于全体人民包括我们每一个人。雷锋精神,已经是一个符号,是国民精神、时代精神的象征。时光流逝,物异人非,但总有一些精神元素,如江河中的砥柱巍然挺立。现实中的雷锋,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知感恩,做一份事情,吃一份饭,有说有笑,喜欢秀照相,萌手表。和我们不同的是,他关心别人更多,喜欢帮助别人以致成为习惯,战友们有个共同的感觉,他是一个大好人。
雷锋精神,是一种象征。把平凡雷锋的不平凡事迹,汇总、整理、提炼后,就得到周恩来的四句话,就有了毛泽东的号召,就形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雷锋精神,甚至雷锋就成了一个完美的符号。以致几十年以后,我们感觉雷锋被神化、完美得不真实了。其实,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伟人,首先都是和我们一样普通真实、有血有肉的人,然后才是和我们不一样而显得特质超凡的人。若我们感觉伟人包括雷锋,被神化而显得不够真实,那是我们的思维方法所致,以及我们学习伟人时只需关注其伟大之处,而不必关心其弱点、缺点和错误。
雷锋精神,不是鹤立鸡群、泰山突兀。雷锋不是孤岛断崖,现实社会中“活雷锋”、好人好事,不计其数。雷锋只是一个代表、光辉代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柔软的善的一面,都有在力所能及情形下帮助受困之他人的愿望。这就是雷锋的影子、雷锋精神的元素。换言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雷锋精神的一部分。我们学习雷锋,实质就是心灵深处的自我召唤。不管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哲学争论,有没有结果和尽头,但当我们自己陷入困顿或绝境时,难免希盼别人帮助一把,因此也会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
雷锋精神,也是民族精神传统道德的继承与扬升。真正愿意帮助别人的人,至少对别人有善意无恶意;助人为乐者,必对别人存有爱心,仁义之心。仁,是儒家精神的核心。什么叫仁?孔子简要阐释,仁者爱人。出于公心,热心公益活动,做有益于社会大众的事情,就是仁义。当年我们批判孔子时,说克己复礼是开历史倒车。现在想来,在那“春秋无义战”、民不聊生的年代,孔子呼吁克己复礼、恢复伦理纲常,何尝不是出于安邦定国之心、仁义爱人之情?再往前,神农尝百草、神农架上采药草为他人治病,何尝不是高尚仁义!
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12个词的表述,可分三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社会层面价值取向和公民层面价值准则。可以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每一项,都能在雷锋生平中找到足印,都是雷锋精神的分类概括。当然,每个时代、时期都有自身特征,50年前的个人选择和追求,要比当今单纯或单一,精神思想也比现在简单,然而,简单并非排斥多元,可以相通。
雷锋精神,也是人类共享的价值。白求恩以及所有无偿无私援助中国抗日的国际友人,无偿援助中国抗灾、无私收养中国孤儿的做法,都是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精神。“洋雷锋”更是生动的写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独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哪一条不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中华民族,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但需要强大,而且需要融会、被融会。“洋雷锋”可算是“被融会”的案例。志愿者服务就是有组织的为他人提供无偿服务,也可以看作雷锋精神的新形式。
所以,雷锋,并不神秘,只是代表和象征;雷锋精神不会过时,属于民族、时代、历史、人类。3月5日举行学雷锋活动,或者用实际行动纪念雷锋,并非是乏味的形式主义,而是一种仪式,唤醒我们的记忆。即使仪式总是有些重复性的单调和乏味,那么请问,哪一种仪式不是这样呢?仪式唤醒庄重的意义,又如何能否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