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培养教育家的高层次教师教育模式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07-03-14浏览次数:219

  总结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的百年经验,有一条基本规律,那就是,师范教育的发展与基础教育紧密相连,它面向基础教育、由低到高、因应其对师资数量与质量的需求而逐步发展。不惟如此,概观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演进历程,虽国情殊异、路径各别,但大都遵循这条发展的通则,随着义务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改革学制、延
长教师职前培养年限、增强实践环节。鉴此,本文拟参照美国克斯等人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与医生和律师的专业化过程及其标志进行比照的范例,借鉴我国医学院校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谈谈创建多元开放的高层次教师教育模式的有关问题。

  我国七年制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的实践始自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过近20个春秋的探索,七年制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医学专业人才,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在办学思路上,将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定性为精英教育,以吸引和培养尖子人才,实现最好的生源得到优选;在培养目标上,将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定位于硕士教育,通过长学制高学历教育模式,稳固学生的职业理想,建立终身为医志向;在遴选机制上,建有一套公平有效的精英人才选拔和分流教育机制,让最具潜力的人才得到深造,确保学医精英教学质量;在教育方法上,更多体现医学的科学性要求、技能化特色,将面向实践作为教学和科研训练的出发点,坚持培养应用性、复合型高级医学人才。毋庸置疑,高级医学人才培养的成功实践,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养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从而也为促进教育家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办学思路方面,创建高层次教师教育模式

    全方位开放教师教育体系,延长教师职前修业年限,取消教育专业的学士学位,将教师的专业训练逐步移至硕士研究生阶段,提高教师教育的学历与学位层次。积极试行“4+2”、“4+1+2”、“4+3”、“4+2+X”、“4+3+X”等本、硕连接或本、硕、博一体化的开放性教师培养模式,创建大、中、小学教师教育连通和教学、研究、实践合一及学科、专业、课程集成等多层次立体交叉的新型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发展的民主专业性,从而培养创新型、专家型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名师名家。当前,尤应结合“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以发展硕士研究生层面的教师教育为着力点,扩大为农村学校培养培训骨干教师的规模。

  在培养目标方面,创建双专业教师教育模式严格遵循学科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训练、教育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体验、启迪教育智慧与端正教育思想相结合的教师教育原则,积极寻求“学术性”与“师范性”、“教什么”与“如何教”的辩证统一。加强大学本科阶段的文、理通识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具有厚实的文、理各学科专业知识及人文和科学素养,达到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相应水平。同时,参照教学硕士和教育学硕士的学位分类标准,在课程设置、学位论文撰写等方面体现不同的培养要求,强化其硕士层面教师教育的专业性,要求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追求、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等综合性的职业素养。

  在教学管理方面,创建分阶段教师教育模式

  进一步深化教师教育管理内容、技术和手段的改革,努力实践由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混合的低水平师范教育转向国际通行的两者分阶段实施的高层次教师教育。教师的职前养成既要注重本、硕阶段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稳步推施“本硕一贯制”,也可以考虑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三年基础学习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第二阶段为一年半或两年提高学习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并进行与硕士教育相衔接的初步科研训练;第三阶段为一年半或两年教育专业硕士课程学习阶段,并进入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与科研实践,强化教师专业学习中的临床研究与实地教学训练。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选拔和分流机制,保证适合培养要求的优秀人才最终完成学业。

  在教学实践方面,创建应用型教师教育模式

    着力提高学生在教育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其临床教育实践科目的学习和成绩,加强教师专业的实践技能训练,为基础教育输送高质量应用型的骨干教师。特别注重根据学生不同的专业,采取不同的教学实践方式,加强双语教学、微格教学、视频案例、课例研究、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网上教育、教师博客、教育工作室、教育共同体、综合实验室等环节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加强对学生教育实践设计的评估与指导。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入职培训和考试,完善教师入职教育的质量保障机制。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时学分,理论知识和技能考试合格,达到入职从教的基本标准和要求,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经过近20年的改革探索,我国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然跟不上基础教育发展对高层次师资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也落后于发达国家很多年。因此,就必须从教师教育的体制改革与创新入手,构建开放多元的教师教育模式,提升教师教育的学历层次,提高教师的学术专业水平和教育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