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3月5日上午,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了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一、2008年工作回顾,二、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三、2009年主要任务。下面,从四个方面对政府工作报告作解读。
(一)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修改、审议、通过的情况;
(二)2009年我国的主要工作和任务;
(三)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关键词;
(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四个核'心数据。
一、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修改、审议、通过的情况
3月13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大会。万人大礼堂内,鲜花竞艳,灯火辉煌。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郑重按下表决器,庄严地行使亿万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大会高票批准了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如潮的掌声久久回荡。
从起草到修改,从审议到通过,追寻政府工作报告诞生的过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国内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这份施政报告涌动着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力量。
(一)这是一份危机关头凝聚信心的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要让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管用,今年还要加六个字"有希望、有信心"。"要让人民群众了解全局,对国家发展感到有希望"。这是温总理对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
当历史的航船即将驶过2008年时,中国正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卷起的惊涛骇浪的严重冲击。一方面,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沉着应对、重拳出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并未见底,中国将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如何总结2008年工作,正确判断新一年形势,确定目标任务,细化应对措施,起草一份提振信心的政府工作报告。人民寄予厚望,世界广泛关注。
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一个以国务院研究室人员为主、有关部门和地方有关人员参加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立即成立,拉开了起草工作的序幕。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12月12日,中南海国务院第二会议室。温家宝总理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部分同志座谈。他一开场就坚定地对大家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需减少,内需一时又拉动不起来,经济发展遇到暂时的困难。但我们具备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有信心找出一条路来。"
从指导思想到重点内容,从框架结构到表述方式,温家宝娓娓而谈,道出了自己深入独到的思考。"2008年政府工作成绩可以写得比往年少一些。要着重讲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讲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讲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具体的方向、目标、方法和措施。""要让人民群众了解全局,对国家发展感到有希望。""同志们参与这项工作,是为国分忧,为政府出谋划策,在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时刻贡献一份力量。"总理坚定的话语、亲切的勉励,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志。
与时间赛跑,与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赛跑。广东、浙江、上海、重庆、山东,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留下总理忙碌的身影。他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医院学校调查研究,主持召开各种座谈会,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思考着政府工作的安排。这些思考成果,被及时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部署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出台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研究部署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部署做好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工作……每周一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重拳频出。这些最新的政策,被迅速吸收进政府工作报告中。
《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形成后,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修改意见,并亲自动笔反复修改。2009年1月7日,国务院第四十五次常务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起草组根据会议讨论意见做了修改,形成《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
1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按常委们提出的意见做进一步修改后,形成新的征求意见稿。
(二)这是一份挑战面前汇集民意的报告。"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民意、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历史一再证明,人民是信心的力量源泉,依靠人民是我们战胜困难的法宝。"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重视民意、体察民情、关注民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
报告的起草、修改,成为发扬民主的生动实践,成为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成为积聚力量的宝贵源泉。同时,也促使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和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应对危机的行动报告。1月19日,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区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和党政军群119个部门征求意见。各地方各部门提出各类修改意见和建议990条,剔除部分重复意见,共481条。这里面有涉及全局的重大意见,有关于政策措施的具体建议,还有文字上的细微修改。
一条条坦诚相见的意见,一份份畅所欲言的建议,似涓涓细流,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寄托着亿万人民对政府工作的殷殷期盼。2月6日至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5次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学者,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界代表,企业界代表以及工人、农民等基层群众对《政府工作报告》稿的意见和建议。每一场座谈会,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温家宝认真倾听,并与大家热烈讨论,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
根据温总理的要求,起草组对每一条意见都认真研究,对报告内容进行丰富、补充和完善,充分吸收了各单位和各方面意见165条。2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国务院拟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
两会快要召开了,还有哪些民情没了解,还有哪些民智没汲取?还有哪些民意没采纳?2月28日,温家宝走进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访谈室,首次在互联网空间与亿万网民进行了一场没有阻隔的对话,问政于民。3月5日上午9时许,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庄重地宣读了这份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亿万百姓福祉的政府工作报告。
(三)这是一份困难时期科学发展的报告。"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信心生长春天的希望,信心凝聚奋进的力量。两会期间,"信心"是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中出现最多的词汇。"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对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率先回暖充满信心。这信心不但在于报告中的八个'来自于',更在于不回避困难的清醒、应对举措的有力。"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常德传代表说。中国信心,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柯伟林说,政府工作报告反映了中国领导人的实事求是、积极务实。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将对世界其他国家释放积极信号,有助于恢复人们对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信心。
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之初,温家宝总理就明确指出,报告的主线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从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的四项原则,到重点抓好的七个方面工作,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无不透射着科学发展的光芒。"'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这24个字以应对危机为出发点,立足于科学发展,既管当前又利长远。"全国政协委员徐锡洲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围绕保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这是应对危机的治本之策。"任沁新代表说。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覆盖范围之广,改革力度之大,近年来少有。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政府工作报告对百姓关心的问题都有具体回应。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问题,被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力度大,工作措施实。改善民生成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两会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报告起草组工作人员分赴各个代表团、政协各界别,认真听取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大会闭幕前夕,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被吸收进报告的定稿之中。共修改17处,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有7处。
严冬逝去,早春已至。在2009年的春天里,这份充满信心的施政报告正孕育着新的希望。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凝聚起13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2009年我国的主要工作和任务
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第二部分是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 ,第三部分是2009年主要任务。
(一)200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二) 2009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这里要着重说明,提出8%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三)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原则。一是扩内需、保增长。坚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二是调结构、上水平。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三是抓改革、增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造活力。四是重民生、促和谐。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2009年的主要任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实行结构性减税,扩大国内需求;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实施一揽子计划为重点,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2、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
3、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
4、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5、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
6、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7、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
三、政府工作报告中重要的关键词
(一)经济。报告中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8%左右,我们知道08年是9%,但是08年只有第四季度增速是下滑的,最后的结果是9%,经济危机还没有见底,09年一年的时间,定的8%的目标能否实现?
在目前的条件下,任务是不轻的。现在也可以看到,我们正在采取几个措施,来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措施就是采取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推动内需的增长。特别是通过投资需求的增长来加速经济的增长,从而达到8%的目标。8%的目标,最后究竟是达到7.8%还是8.1%,并不是很重要的。7.8%也大致上可以认为是达到了8%的目标。问题的关键是这个经济增长,以及围绕着这样一个经济增长进行的各项投资和各项措施,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不能只是就眼前的政策。目前采取各种措施当然可以达到8%,如果这8%所实现的措施、投资对未来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中国经济的增长还会带来某种负作用,甚至阻碍作用,一定意义上说,这个经济增长速度可以适当的低一点。
两年四万亿的投资规模,也是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宏观背景和我们当前经济的反应做的综合判断。在这个判断基础上采取的非常重要的措施。投资规模的扩大一定要注重两个因素。第一,大规模的进行投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要着眼于未来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生态环境的变化。有时候我们在前一些年由于出于环境的考量,有一些项目没有批准。在目前情况下,如果是对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项目,在这个时候仍然是要严格把关。也就是说,一定要从中国经济增长期来考虑。第二,扩大投资规模来推动经济增长,千万不能再搞成大跃进,也不要形成各个地方政府层层加码。中国的经济规模和资源是可以算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坚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和理念。所以不要搞大跃进式的攀比。前一段中央政府提出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的时候,各个地方政府都要加码,有的说我要投一万亿,有的说我要投两万亿。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资源没有这么大。这两方面要注意。刺激经济对中国来说,扩大内需这一块做得还不够。 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长期来看就是靠投资来推动的。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是比较低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通过投资来推动经济是必然的。也正是因为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加上我们前些年出口的迅速增长,能够使中国经济保持10%以上的增长。政府的调控能力在这样一个增长模式下是比较强的。当然,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之后,虽然中国现在还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98年亚洲金融危机,我们完成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基础设施的投资。中国现代化需要两三次基础设施投资,包括经济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也许这一次是第二次基础设施投资。就像把神七送上天一样,98年是把发射塔送到适当的轨道,但是这次可以是看作又完成了上天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大规模的投资还是有必然性。
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生产水平的提高,消费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在98年之前,投资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个时候我们投资占整个经济60%左右的作用,消费只占到30%。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除了投资要占到推动经济增长的一定比重之外,消费也要占到一定比重。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政策,通过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来提升消费需求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包括输出的降低,也包括存量财富使用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这些都是促使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比重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
(二)金融。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如何才能做到"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维护股票市场稳定"?从现在看来,资本市场的稳定首先来说是要求经济要稳定,经济能够稳定增长,这是第一点。第二,整个中国经济由原先粗放式的经营转向集约化的经营,转向自主创新,而且在增长过程当中要特别重视科技进步。第三方面就是在经济增长当中,应该从以往简单追求GDP转向追求GNP,切实增加国民的财富。股票市场、证券市场应该要服务于经济增长,同时也要让股票市场能够真正的体现经济增长这样的成果。
第一,股市就是能体现"晴雨表"的作用。股票市场本身要有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一是如何创造一个有利资本市场的环境?首先要有一个宽松的正常的资金环境。以前这种过分的紧缩政策要调整,现在已经在调整了,这是正确的,宽松的货币环境应该要继续坚持下去。二是因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它是相通的,资本市场本身也是实体经济即企业管理流动性的工具。如果企业有剩余的资金,它会在管理流动性的时候,对资本市场的股票进行配置,政府不应给它扣上一顶"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帽子,这个帽子从此应该摘掉,"信贷资金进入股市",这是一顶很不科学很不严谨的帽子,而且实践中也很难查出哪些入市资金跟信贷资金有关。
第二,如果说利率成本跟投资收益相比较,如果有盈利的话,那企业短期做一个投资没有什么不好。反过来说,延长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就意味着中国股票市场收益都不如信贷成本,这是打击老百姓的投资经济性,企业都不敢拿资金买股票,怎么劝老百姓拿钱买股票?
第三,企业资金投资股市它有很多保障措施,有一定的结构,有一定的配比。这么多年下来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并没有导致中国经济就出了问题,倒是我们很多不恰当的人民币升值,过紧的货币政策,导致了经济出问题,所以我觉得不要轻易给资本市场这些资金的流动扣帽子,因为企业的资金也可以流到股市当中去,股市好了之后才能够恢复它的融资功能,这些股市资金也可以流到实体企业,这样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个循环的过程应该由谁来作主呢?不是由政府部门来作主,应该由企业和投资者来作主,为了赋予企业和投资者真正的资本自主权。这是我原先一直强调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把资本自主权要从政府机关还给企业,还给资本市场,这是资本自主权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三)教育。评价中国教育应该有三个标准。温总理在报告中对教育问题讲了五条。 怎么样评价中国的教育,主要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标准,要看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我们的杰出人才是不是培养出来了。这是非常核心的标准。第二个标准,看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能够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第三个标准,要看中国的教育和整个人类教育发展的差距。这是三个方面目前都存在的很严重的问题。首先,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没有放到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很多的学校,包括地方政府评价一个地方的教育,还是以升学率来评价教育。升学不等于成才,这两个不相等。所以我建议各个地方一定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标准。 具体的标准是:第一,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是学生内在的需求,现在要确立某一个功利的目的,比如说我要升学、要拿一个毕业证书来评价一个学生。但是这个学生从学校毕业以后,他没有成才,他的人生方向就迷失了。他能够在社会上做什么,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是我们现在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四)医疗。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鼓励各地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定价机制,建立由有关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 总理报告提到的"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定价机制,建立由有关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意味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将引入市场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前段话体现市场机制原则,后段话体现外部监督机制。在医疗服务定价方面,将主要由医院、医保机构、生产供应商这三大"利益相关方"参与博弈。医保机构是代表患者利益与医院议价。理论上讲,医院有权力拒绝A医保机构而选择B医保机构。引入市场机制,让三大利益相关方进行博弈,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最终得益的将是患者。
(五)社保。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社保部分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这个如果能参照北京的做法,这就很有意义。但是可能从财政上来说,可能西部和边远地区还是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中央财政进行支持,试点这个提法很好,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新增社保基金投入不小更应关注使用分配。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439亿元,增长17.6%。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投入。这体现了对社保的重视,但这439亿如何使用,很值得大家期待,这也是需要很好研究的。金融危机下最应该加大社保投入。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情况下,我国为什么还要拿出更多的钱来投入社保?是因为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所以更需要在社保方面加大投入。因为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失业会增加,而企业和人对保险的缴费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要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所以政府加大投入是应该的。
(六)三农。中国农业已进入高补贴时代。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很多三农问题,今年政府出台的主要政策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今年三农的支出是1200亿,总的支出已经超过了7千亿。这是一个信号,中国的农业已经进入了高补贴的时代。今后再给农民的补贴,一定是两千亿、三千亿的增长。这是全世界的趋势。
第二,把发展农村的合作经济发展放到了前面。突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已经让农民组织来主导农业产业的发展,这是为了让农民能够更多的分享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发展的收益。只有农民组织起来搞农业产业化,农民才能够有更多的收益。
第三,报告中正式把化解农村债务提到日程上面来了。这透出一个信息,要想建一个好的基层的服务型的政府,不化解农村的债务,是不可能的。这表明我们想建立一个服务型的政府。先把基层政府的包袱化解掉。要想把三农资金落实,必须要把债务弄掉。现在乡村的债务不会少于五千亿,每年支付利息就好几百亿。
第四,温总理在报告提出,要深化农村的改革,而且是综合改革。之所以要这样提,是因为这次是农村综合改革,透露出来的信息是要扩大地方的权利。长期以来,农村改革没有统筹性。现在提综合改革,是要把农村很多很复杂的关系,按照农村发展的需要来进行综合的改革。特别是要扩大县一级的权利。
第五,温总理在报告中再次强调,一定要守住18亿亩红线。如果仅仅只把土地的问题和粮食、口粮挂钩,不需要18亿亩,要解决中国的口粮问题,十亿亩就够了。但是问题是吃的不仅是口粮,还要吃鱼、要吃肉。所以根本的问题不在这。当石油价格在60到70美元的时候,土地、粮食和石油挂钩了,就和美元挂钩了。一部汽车一年要吃的粮食相当于很多人吃的粮食。所以,现在考虑18亿亩红线,不仅仅是考虑口粮的问题。
我们现在搞城市化、搞新农村建设,要转移几亿农民到城市里面来,不是浪费土地,是可以节约出土地。所以农民转化为市民,可以抬高红线,我们至少可以节约出两亿亩土地。按照发达国家2%、5%、8%的人均数量,节约出的土地更多,我们守住这个红线是没有问题的。另外,我们现在的存量土地还是很宽松的,开发区的土地,还有一些厂子闲置在那里,可以把厂子利用起来,盘活,存量的土地还很多。
(七)房地产。继续把解决中低收入的居民住房问题放在首位。"今年政府将采取积极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也就是说政府不可能坐视房地产出现较大波动,不论是房价过高导致百姓购房困难还是房企大面积出现危机引起连带社会问题都是不允许的。积极政策一词表明中央政府不会坐视不理,也不会继续打压,而政策的目的在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其次才是健康,最后是发展。要稳定,必须在131文件的框架下让各方都要拿出姿态,政府要支持,税收要减免缓转,企业要让利降价,信贷要积极落实,消费者要有信心和能力,这是一个共克时艰的非常时间。只有各方一起出力才能稳定房地产市场,才能树信心,保就业。在这一前提下,有涨有跌,有进有退的房地产市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健康的市场。只有房地产市场不是大涨大跌或一起涨,一起落,成为垄断竞争的市场时才是健康的,彼时才有可能发展,也才会有发展的举措。而中央政府承袭131文件的精神,还是把解决中低收入的居民住房问题放在首位,再次强调将由中央财政来解决26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解决8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住房的搬迁维修改造问题。并明确提出在条件的地方将用住房公积金的闲置资金进行经济适用房建设,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事实上,2008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缴纳规模达到了2.02万亿元,而闲置公积金高达6000亿元。光北京07年底的闲置公积金就高达376亿元。近几年发案的关于公积金的事件表明,与其让这些资金睡大觉或被不良势力挪用,不如拿出这些闲置资金"以实物方式,结合发放租赁补贴"来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事实上,这也是明确告诉地方各级政府,要积:极地通过公积金来建设经济适用房,发展廉租房。
(八)就业。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是重点。但是目前的政策是应急的补救,这些政策的出台肯定会对这一两年内的就业起到促进作用,是肯定有效的。但是从长远来说,是治标不治本。比如,大学生就业难这部分,不是短期的问题,而是长期的。国有企业早就人满为患了,吸纳能力有限。再提出要让中小企业扩大招聘规模,吸收大学生就业,但是对国有企业没有单独提出在解决就业方面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国企虽然能够吸纳一部分大学生就业,但是很难,因为这些大型国企早就人满为患了,大家都知道它待遇好,都想往它里面进,所以国有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现在提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虽然能应急,但是这里面有后患。比如,大学生到农村去当村官,但是现在中国的农村是衰败中的农村,农民都往外走,大学生怎么可能呆的住?也有极少数的典型可以,但是大多数肯定没几年就走了。又如,农民工就业还要靠沿海。农民工返乡的省份,很大部分是中西部经济条件落后的省份,在这些省份如果农民工要创业,肯定是很难的,没有条件,消费能力就那么少,怎么可能让他们去创业。农民工就业还是要靠沿海地区。关键在于,政府部门能不能在目前情况下多出台一些应急措施。比如对民企的贷款资金能不能放松一些点。解决农民工就业,有三点要做到:1、救民企;2、靠政府;3、靠沿海。
(九)灾后重建。现在把原定灾后重建三年的计划,提前到两年完成,可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是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但是看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灾后重建首先是目标明确,中央投资力度加大,还有政策上的优惠,所以在两年内完成!是有可能。但是也要知道灾后重建是比较长期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现在提出的两年内完成重建任务,是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只能是恢复建设最急需、最紧迫的,影响灾区人民生活、生产的项目。而且我觉得,在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加快加大力度进行灾区建设,也是拉动内需,解决就业的,比如对建筑行业的拉动,对劳动力市场的拉动。灾后重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最主要的问题是要如何使高效、有序和优质相统一。因为这次地震,在四川有个很特殊的情况是,四川波及面很广,有城有乡,而且乡村很分散,有很多是在山区里面的,灾后情况很复杂。所以现在首先要做好调研,针对不同情况恢复重建,做好规划工作。
(十)食品药品安全。对于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这是国家第一次提高到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度去重视,对整个行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将起到重要影响。国家现在高度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并且已经有了具体的措施,从源头上,从审批注册等方面进行门槛性的监管,力度很大。
报告中体现出,国家重在抓安全监管、专项整治,对各种不规范的行为、产品质量、功效等进行治理,下的是猛药。以往,对于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多是由各行政部门、国务院下属的具体部委去发文执行,但是这一次,已经提升到政府工作报告的高度了,并且提到了一些具体的管理环节和措施,这是以往没有的,这将对整个食品药品行业的质量提高起到重大作用,督促企业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从意识上提高,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四、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四个核心数据
1、8%:GDP增长8%左右
2、城镇计增就业900万以上;
3、4.6%.: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
4、4%: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涨幅4%左右;
5、9500亿:全国财政赤字9500亿人民币,其中包括地方债券2000亿元;
6、5万亿。新增贷款5万亿以上。
7、5000亿:企业,居民税务减轻约5000亿元;
8、9080亿;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
10、3318亿;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向医改投入8500亿元,其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
11、7161亿;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
12、1461亿;中央财政科技投入1461亿元,增长25.6%;
13、2930亿;中央财政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比上年预计增加439亿元。
14、1300亿元,中央财政今年再安排1300亿元震后重建。
下面就其中的5个数据作解读
(1)城镇登记失业率4.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是登记失业率这个指标以来最高水平,今年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也非常繁重。
(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在4%左右,这个目标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的现实水平。既考虑了CPI的行走趋势,也考虑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这一个目标比去年低了0.8个百分点(去年是4.8%),物价回落太低也不行,涨的太高也不行,要适度,4%是适度的,
(3)"三农"投入7161亿元。这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起到了推动作用,"三农"发展迎来了春天。扩大内需保增长,最大潜力去农村,只有农业稳定发展,才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4)9500亿财政赤字,报告中提出财政赤字达到9500亿元,对这个数字怎么看,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分析综合专家意见,可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这是一个安全可控的数字。看一个国家财政赤字是否安全可靠,国际上一般认为国家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是安全可控的。这9500亿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0%以内,因此我国的财政是安全的。第二,我国累计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只有20%左右,没有超过国际标准,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发债空间还较多,第三,我国拟增加财政赤字是为了 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这时积极制动的 增加,在保增长方面产生的效益可以在税收方面,保民生方面,有利于更好的处理当时发生的不平衡的问题。
(5)今年中央投资9080亿元,这主要用于保障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等,这是应对危机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对解决住房,就学,医疗等问题将产生重大影响,这将为民生工程今后中央还会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