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杨振斌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07-05-28浏览次数:161

《中国教育网络》:在教育信息化深入校园的同时,信息化也带来了新的特点。您对此是如何看待的?

  杨振斌:近年来,在各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高校校园网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校园网已深入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思想文化交流、丰富师生精神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校园中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互联网成为年轻人沟通信息非常重要的渠道,对他们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的有关信息,都能从网上获得。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信息,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如何趋利避害是我们要思考的重点,这也对高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中国教育网络》:面对互联网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应该如何行动?

  杨振斌:以我在学校工作时的经验来看,因成绩不好而退学、试读的学生中,一半以上是因为沉溺于网络。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很突出。希望当代大学生要做一个理智的、负责的、有基本素质的、积极的网民。同时,我们一定要创造更多让大学生了解信息的平台,努力寻找网络与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结合点。

  《中国教育网络》:针对以上情况,相关教育部门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杨振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推进高校校园网络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一是加强高校校园网主题教育网站建设,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部主导建立了“中国大学生在线”思想政治教育示范网站,并指导全国高校建立“红色网站”达百余个,着力建设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这些专题网站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网站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是建设校园主网站,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主网站,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使高校校园网真正成为广泛吸引大学生、为大学生喜爱、受大学生关注的重要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渠道。坚持以人为本,在网上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心理咨询等服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等活动。加强网上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服务之中。

  三是组织实施“绿色校园网络”计划,努力把高校校园网建设成为系统安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的“绿色网络”。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教育,开展文明上网和文明网站创建活动,引导校园网站工作人员和大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讲求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积极传播健康信息,扩大主流舆论,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网络滥用行为和低俗之风。同时,各地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将深入进行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为“绿色校园网络”建设提供支持,推动高校校园网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加强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及时妥善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确保校园网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