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物质条件,达到及时、省力的效果。首先是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以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具有明显的事后效益。大众传媒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其时效性,尤其是互联网络的发展,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大学生具有了平等的参与权。由于大众传媒受众多、传播快、覆盖面广,而且自然、亲切、轻松,没有强制性,加之手段多样、形式灵活,因而在大学生中的感召力、影响力、渗透力十分强大。大学生通过网络,随时可以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事。这种迅速、及时、准确的传播方式,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传播健康、科学、正确的思想政治信息,加强网络空间的正确舆论导向,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其次是教育信息内容的广泛性。通过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络,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第三是教育活动的替代性。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强大的替代功能。现在,网络传播被视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不久的将来,也必然会成为宣传思想战线的主要阵地之一。第四是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大众传媒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如声音、文字、图象、文娱节目、现场采访、现场参与等。大众传媒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等特点,实现了多种感觉形式并用,可以增加信息的获取量,为人们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感染力极强。使大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教学中,思想得到升华,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大众传媒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众传媒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调、陈旧的缺陷,它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较多素材和信息。大众传媒可以撇开一时一事的特殊意志和宗旨,追求一种团体精神,可以无条件地传递社会的正义和良知,客观、公正地揭露和抨击阻碍社会进步的丑恶现象,从而净化和提升人类的精神,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地为大学生提供了人文精神。大众传媒还对社会发展的热点、疑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广泛宣传,进行追踪报道,深入讨论。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热、疑、重、难点问题,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研究的,通过大众传媒可以对大家明确方向、弄清是非、增长人们见识、开阔眼界、转变人们思想观念提供有益帮助。
三、大众传媒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转变。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新的环境,其教育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首先是远程教学和网上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吸引大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并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引导,把传统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对面的直接教育方式变成为间接方式。形成互动式、引导式的宣传教育,可大大提高思想“灌输”的实效性。其次是与现在的电视教学、录音、录像教学手段相比,网上教育不仅具有快捷性、交互性,而且教学水平高,学生收获大。第三是网上教育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技术手段,把许多无法单纯地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情感,借助于声音、图像、动画等手段形象地表达出来。
四、大众传媒的发展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大众传媒以其广阔的覆盖面,向全世界每个角落的人们传递着不断产生的、大量的思想和教育信息,从而必将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另外大众传媒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它本身具有宣传、鼓励、教育、引导、批评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而把大学生欲知、应知、未知的信息传达给他们,使大学生的思想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并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五、大众传媒的发展创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摇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起着基础性的导向作用。如何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和有利条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如何应对大众传媒的挑战,因势利导,使大众传媒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和有效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党的领导下,保证舆论宣传在思想上、政治上的基本格调,创建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强化大学生对网络造假行为和有害信息的防范意识,积极做好对当前社会问题的分析、解释和引导,坚定大众传媒舆论的引导功能,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孙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