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增强忧患意识 锐意开拓进取
在今年的两会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胡锦涛同志的这一要求,在代表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三种意识”的提出,内涵深刻,意味深长,令人警醒,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表明了我们党担当历史重任的强烈责任感。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这一讲话精神,不断增强“三种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各项事业。 我国的改革成就巨大,发展举世瞩目。去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总额排名世界第三,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地迈向民族复兴的光辉未来。 业绩令人鼓舞,成就催人振奋。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决不能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是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这种意识源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规律性。忧患意识的可贵就在于,能够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有利中发现不利,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古往今来,多有哀兵胜利之师,也不乏骄兵惨败之旅;多有负重奋起之邦,也不乏逸豫覆亡之国。历史的经验表明,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 改革没有止境,发展没有坦途。实践证明,有了忧患意识,就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有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就会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各级领导干部要看到复杂国际形势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把忧患意识贯穿到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当中,常怀忧患之思,常怀自警之心。要把忧患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宁肯把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困难的措施考虑得周全一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我们党是一个在忧患中诞生、奋斗、壮大的政党,我们的事业正是在不断克服忧患、战胜困难的进程中推进发展的。我们坚信,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征程中,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昂扬锐气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能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