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07-04-27浏览次数:297

  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既是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是当前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切入点。

  增强忧患意识以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

  忧患意识是历史主体对社会发展前途命运的自觉关注和情感表现,是一种基于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而充满生存智慧的进取精神,既是对现实清醒、理性的判断和分析,也是对未来科学、合理的洞察和预见。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当今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精神自觉。

  增强忧患意识有利于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正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忧患意识是一种认知方式、思维方法,也就是居安思危,由安见危,在顺境中把握、预测各种隐含的问题、风险和危机。当前,国际、国内的发展态势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契机与危机同在。增强忧患意识,有助于领导干部正视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认清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以寻求化解矛盾、迎接挑战、突破困境的办法和路径。

  增强忧患意识有利于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忧患促人警醒、催人奋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缺少忧患意识,就会安于现状,失去进取精神、发展生机和创新活力。应该说,目前多数领导干部的脑子里是有忧患意识的,但也有不少领导干部缺乏应有的忧患意识,对客观存在的矛盾采取回避的态度,对潜在的危机缺乏清醒的认识。领导干部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就会形成一种自我加压、奋发进取的内在动力。

  增强忧患意识有利于提升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忧患意识本质上是一种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保持忧患之心,就会立解忧之志、践去患之行。领导干部有了忧患意识,就能认清历史与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并自觉地把为国排忧、为民解难作为自己肩负的神圣责任;就能产生一种促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动力,主动捕捉发展机遇、规避发展风险,完成自己担当的使命和职责。

  因此,忧患意识是一种认识方法,一种精神状态,一种责任意识。增强忧患意识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陶冶领导干部的情操,净化领导干部的灵魂。那么,增强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应从何入手呢?

  增强忧患意识要具有长远的历史眼光和深邃的战略眼光。忧患意识来源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来源于对现实与未来发展的深层思考。领导干部不仅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从历史发展的进程、规律中获得忧患的自觉;而且要立足于现实,在解决现实矛盾的实践中获得忧患的体验;更要着眼于将来,从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中升华忧患意识,以解忧于端倪,防患于未然。缺乏长远的历史眼光与深邃的战略眼光,将导致既无近虑,亦无远忧。

  增强忧患意识要树立自觉的矛盾意识、问题意识。忧患意识作为一种认识方法,主要体现为对事物矛盾、问题的敏感。领导干部要在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审视和对未来的探究中养成揭示矛盾、发现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不掩盖矛盾,不粉饰问题,敢于正视各种风险和危机,如此才有忧患可言。

  增强忧患意识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忧患之心,更要有解忧之行。就当前来说,面对忧患,领导干部应该锐意改革,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冲破导致忧患的观念、制度和体制,革除妨碍解忧的规定和做法。

  增强忧患意识要求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当代中国面临的诸多忧患与世界紧密相联,领导干部要善于从世界大势中增进对中国现实情况的了解,从世界发展趋势中把握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增强判断国际形势的战略性、前瞻性、准确性,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如此,才能尽可能减少国际局势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危机。

  增强公仆意识以牢记党的宗旨

  公仆意识是与现代民主政治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权力意识和政治伦理意识,是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一种自省和自觉。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是民主政治发展的诉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也是党的作风建设、先进性建设的需要。

  增强公仆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干部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外,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力。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

  增强公仆意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人民的事业,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领导干部只有增强公仆意识,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才能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谋科学发展、促社会和谐。如果领导干部公仆意识淡薄,官僚主义蔓延,在群众中就会失去号召力、影响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将难以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领导干部公仆意识的强弱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增强公仆意识是改进领导干部作风的需要。从目前情况来看,领导干部的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依然存在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独断专行、我行我素,以权谋私、贪图享受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公仆意识淡薄甚至缺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有助于改进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

  增强公仆意识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需要。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只有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执政地位才能不断巩固。而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其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公仆意识是检验和衡量的重要尺度。同时,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能否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与领导干部公仆意识的强弱密切相关。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既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基础,也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总之,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关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也是党的作风建设、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是强化领导干部公仆意识的思想基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领导干部应该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应该经常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要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正确的权力观是强化领导干部公仆意识的认识基础。领导干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本身具有二重性,既可以用来为民造福,也可以用来为己谋私;既可以造就人,也可以腐蚀人。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绝不可把权力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利益的工具。

  三要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监督体制,是强化领导干部公仆意识的制度基础。如果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权力就容易异化。强化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关键在于从制度上防止权力的滥用。为此,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止公仆与主人的错位,防止权力异化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

  增强节俭意识以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

  节俭意识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政治道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中华民族历来倡导节俭,将“俭”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之一。领导干部增强节俭意识,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是发扬艰苦奋斗传统和反腐倡廉的需要。

  增强节俭意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不足、生态比较脆弱的国家,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高投入、高消耗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年,中国的GDP总量仅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5%,却消耗了全球8%的石油、10%的电力、19%的铝、20%的铜和31%的煤炭。在这种情况下,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就势在必然,增强领导干部的节俭意识也就成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增强节俭意识是发扬艰苦奋斗传统的需要。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前进、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少数领导干部丢弃了艰苦奋斗的传统,一些部门和地方的奢侈浪费现象严重。胡锦涛总书记多次重申“两个务必”,要求领导干部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因此,增强领导干部的节俭意识,是发扬艰苦奋斗传统的需要。

  增强节俭意识是反腐倡廉的需要。俭可助廉,节俭意识是抑制腐败的精神基础。从现实生活中来看,不少腐败现象就是由于节俭意识缺乏造成的,浪费本身就是一种腐败。增强领导干部的节俭意识,有利于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

  节俭意识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增强领导干部的节俭意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节俭意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又有利于节俭意识的强化。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规划经济发展时,既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在评价经济发展时,既要看经济增长的速度,又要看资源消耗的程度;既要看当前的发展态势,又要看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既要看是否实现了经济发展,又要看是否促进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就能增强领导干部的节俭意识。

  二要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是增强领导干部节俭意识的重要环节。领导干部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国家的每一分钱、每一寸地、每一份资源,克服不计成本、浪费资源的消费陋习,做到精打细算、俭朴行政。如果领导干部能把节俭意识融入日常行为之中,变节俭意识为日常行为习惯,并通过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去影响广大群众,就会在全社会形成节俭之风。

  三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领导干部节俭意识的增强需要相应的文化氛围来支撑、来培育。各部门、各地方要通过各种媒体、各种形式,营造以节俭为荣、以奢糜为耻的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倡导节俭的观念和习惯。同时,要从制度上杜绝“形象工程”,杜绝浪费资源的行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干部考核与评价机制,从体制、机制上激励领导干部在节俭方面率先垂范。

  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三者既有明晰的边界,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忧患意识是公仆意识、节俭意识的重要基础,公仆意识是忧患意识、节俭意识的重要条件,而节俭意识则是忧患意识、公仆意识的体现和反映。增强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应该三者并重,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