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作巡礼】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好思政课堂主阵地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8-11-02浏览次数:457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6年9月,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科研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33人,其中专职教师31人,行政管理人员2名。专职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讲师18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有三个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和一个高校网络文化中心,一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共课程,一个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坚守思政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以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为突破口,深入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力求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加强教学改革,强化课程育人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和我校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际,以“四个凸显”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定位和要求,并以此作为推进思政课改革的出发点。

  “基础课”凸显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意识的养成教育,着力提升大学生道德与法律的践行能力;“原理课”凸显世界观教育,着力提升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纲要课”通过国史、国情教育,增强大学生道路自信,凸显爱国主义教育,着力提升大学生力行报国能力;“概论课”凸显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大学生砥砺信念能力。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推动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以“三化”(理论教学专题化、课内实践主题化、课外实践课程化)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以四个凸显为重心,确定每门课程开设的专题,这些专题既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因时制宜,同时考虑学生实际和不同专业学生特点,从而突破教材体系,做到与学生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按照主题化、系列化设计,在开学初的集体备课中,四门课程分别设置一定课时和相关主题的课堂实践教学内容。每年暑期在大一和大二学生中单独开设的两门“思政课实践”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教学计划。思政课实践教学分为“思政实践课1”(24学时1学分)和“思政实践课2”(24学时1学分)两部分,通过开展暑期社会调查,以学生撰写和提交社会调查报告考查方式进行考查。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15年起积极开展“行知课堂”实践活动,大力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水平。

  在“四显三化”理念的引领下,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探索和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汪艳琴老师在2018年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说课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胡克春老师在2017年获省高校联盟同课异构教学比赛中获得三等奖,陈玲老师在2016年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说课比赛中荣获三等奖,中国近代史纲要教研室获2017年度黄山学院首届“十佳教研室”,马勇虎老师获得安徽省高校思政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荣誉称号,孙海霞老师2017年被评为黄山学院首届“大学生心目中最美教师”。近三年,该院获得校级三等奖以上的教师有20人次。



加强实践育人,提升教学效果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理论的魅力终究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中,注重尝试在理论教学中设置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以第二课堂平台推进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统一。

  该院根据课程特点,精心打造“一课一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培养公德意识,遵守社会公德”为主题,开展微视频制作活动,培养大学生合作精神,引导大学生走出自我,关爱他人,关注公共生活,从而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大学生公民品格培育工作室”建立了学生社团“达人”中外经典研读社,创建“一碗南瓜子”微信公众号,发布大学生优秀实践成果、学子感悟、马克思主义学院动态和“达人”社团动态,为大学生的“朋辈”交流提供平台。


 


  在教师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活动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学术沙龙活动。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该院在大一学生中开展《共产党宣言》读书心得活动。

  充分挖掘近现代徽州历史文化资源,融入近现代史教育教学中。目前已完成了“近代徽州历史教育”专题教育教材编纂,分设“近代徽州历史人物”和“新四军与徽州”两大专题,进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徽州近代历史人物教育中,组织学生参观陶行知纪念馆,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这位伟大教育家的人生轨迹和他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而且可以通过陶行知从自由主义者向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转变,使学生了解到新中国取代旧中国是历史的必然。在“新四军与徽州”教学中,通过大量的革命文物和影视资料,可以更好地向学生展现出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这些教学活动,将课本上严肃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切身感受,进一步增强了教学效果。
  充分挖掘皖南红色文化资源,突出红色主题,将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课内实践中。每年组织学生分批赴杨业功纪念馆参观学习,开展“学习杨业功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楷模,不忘初心,让青春无悔”等主题实践教学活动。这种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现常态化教学的做法和成果,受到中央电视台关注,央视综合新闻频道、军事频道的记者专程来我校进行采访拍摄活动,并在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播出。


学生参观杨业功纪念馆


  思想政治理论课向第二课堂渗透和延伸,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活跃思想、提升素质、开拓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各种能力的培养中,自觉增强爱党、爱国和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感情。

  秉承“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校训,打造“行知课堂”。秉承和弘扬徽州教育先贤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开设了以“行知课堂”冠名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将我校思政实践教学进一步推向规范化、常态化,打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模块、新阵地,切实将我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推向新台阶。自2015年7月12日首期“行知课堂”开班,“行知课堂”已成功举办4期,活动规模不断扩大,收获成果丰硕,社会反响强烈,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好评。四年来,“行知课堂”组织学生近500人,实践足迹遍布黄山市内各个乡镇,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工作方法。活动开始之初,邀请有丰富调研经验的教师为全体参加活动的师生做社会调查的专题讲座,讲授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技巧和研究理路。为充分发挥师生的各自学科优势,尽可能将调查成果呈现多样性、丰富性,实践选题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由带队教师设定选题;二是鼓励学生独立选题。围绕新农村建设、村落历史文化传承、农村环境治理、农村法治建设、古村落排水系统调查、徽州三雕的当代艺术价值等,问题意识突出、可操作性强的题目进行调查研究。至今,已形成近两百篇选题新颖、资料详实、论述充分的优秀报告成果。每年进行学生优秀实践成果汇编。


“行知课堂”总结表彰


  “行知课堂”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2018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市场报网络版《百姓中国周刊》,以《走向田野和社会:记安徽省黄山学院“行知课堂”》为题,报道了我校“行知课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报道指出,“行知课堂”是该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举措,是该校思政实践教学的鲜亮品牌,也是该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报道最后总结道,“行知课堂”作为黄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阵地,推动了该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实践。


发挥理论宣讲优势,助力学校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新形势下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该院老师在理论和专业方面的优势,先后组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史知识宣讲团。

  宣讲团在全校范围内分层分类开展“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宣讲,在全校开展的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史知识专题等方面宣讲达百余场次。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我校的理论宣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了然于胸、运用自如、深入浅出、入脑入心”宣讲要求,贴近学校工作实际,贴近师生思想实际,用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语言,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宣讲活动,广大师生员工了解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未来形势,明确了工作的目标、方向、责任,从而对学校的工作产生认同感,助力学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主动权。


 

 

理论宣讲


依托地域优势,助推文化传承

  马克思义学院在教学科研中遵循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建设特色鲜明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从立德树人出发,贯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学理念,依托地域优势,努力把地方资源,尤其是文化资源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厚植科研力量,搭建“非遗”研究团队,助推文化传承,服务地方发展。与安徽时代传媒出版集团合作,申报并获批“徽州非遗大师”口述史出版项目。目前,胡克春承担的歙砚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曹阶铭口述项目和刘芳正承担的黄山毛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谢四十口述项目,正有序进行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近三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均为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继承优秀的地方文化的典型案例。

  第四期“行知课堂”组建了一支以“追寻铁军精神,锤炼铁军意志”为主题、以探寻皖南新四军战斗遗迹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考察团赴徽州区、泾县、无为、繁昌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访谈非遗传承人